一旦發現爆炸閃光、煙霧聚起,遭遇核武器襲擊時,室內室外人員必須在殺傷破壞因素到達之前,迅速準確地做完防護動作,以求生存機會。那么,什么樣的防護動作才是迅速、準確、有效的呢?
室外人員
室外人員應從防護較嚴重的瞬時殺傷因素著眼,防護的原則是減少暴露表面,爭取找著重型屏障、重點保護頭部、減少碎片殺傷。
正確的方法是:發現爆炸閃光,應忌看火球,迅速進入各種人防工程防護,并不要隨意進出或走動,來不及進入人防工程時,迅速(2秒內)利用三五步內的地形物就地臥倒。遇到較大的地形物,橫向臥倒;地形地物較小時,面向爆心臥倒;無地形地物可利用時,背向爆心臥倒。
核爆時,如果身邊有江河、湖泊或池塘,應立即潛入水中防護。有條件的情況下,盡可能利用淺色衣物覆蓋身體,尤其是皮膚暴露部位。利用地形地物進行防護時應注意:必須利用地形地物背向爆心的一側,盡量利用堅固、穩定的地形地物,避開易倒塌、易燃燒、易爆炸的物體,以免間接傷害。
室內人員
室內人員防戶原則是:利用堅固的建筑部位和家具,減少暴露,設置屏障,保護重點部位,減少碎片殺傷。
正確的方法是:發現閃光后應立即利用墻角臥倒,較好在靠近墻角的桌下或床下臥倒。應避免開門窗和易燃易爆物,以免玻璃碎片擊傷人員或造成其他間接傷害。沖擊波過后,應立即抖落身上的塵土,迅速進入人防工程進行防護。若沒有人防工程,也可以進入沖擊波襲擊后未倒塌的建筑內,關閉門窗,防止放射性灰塵進入室內。
在放射性沾染區的人員
人員在沾染區行動時,應做好個人防護:戴口罩或面具、扎三口(領口、袖口、褲腳口)、穿雨衣或斗篷、戴手套、穿雨靴;不要隨便接觸沾染物品,不要坐臥和脫下防護器材;嚴禁在沾染區吃東西、吸煙和飲水。
行進時,應按照專業人員設置的標志,避開沾染程度較高的地域。應選擇路面結實、街道較寬的背風墻側行。人與人之間要保持適當距離,腳步要輕,盡量減少灰塵揚起,快速行進,盡量縮短在沾染區的時間。
乘車時,除應做好個人防護外,要關閉車窗,蓋嚴棚布,加大車距,車上人員不要隨便下車,上下車要盡量不接觸車輪和擋泥板。
在安全區轉移的人員
轉移安全區的人員,要有計劃,有組織地采取多種措施,消除身上的沾染。例如:人員應側風站立,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,將服裝一件一件的脫下消除,消除后,有順序地放在上風方向。對服裝消除的方法通常有拍打法、掃除法、抖拂法、洗滌法。
人員皮膚受沾染用毛巾或紗布擦拭。擦拭時應從上到下,順著一個方向進行。擦一次,將毛巾翻疊一次,防止已消除部位重新沾染。誤食了沾染食物和水,可采取催吐、洗胃、多喝水、利尿法排出,有條件時,可按照醫生要求服吸附劑、緩瀉劑加快放射性物體排出。
——陜西全瑞人防工程設備有限公司 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