陜西人防工程正式的名字是人民防空地下室工程。為防空要求而修建在地下或半埋于地下的民用建筑物。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起,一些國家都各自陸續構筑了許多不同類別、用途和規模的民防設施,如:人員掩蔽部、指揮所和通信樞紐、救護站和地下醫院、各類物資倉庫,以及地下疏散干道和連接通道等。有些國家的城市,還將人防工程和城市地下鐵道、大樓地下室及地下停車庫等市政建設工程相結合,組成一個完整的防護群體。
人防工程應滿足防核武器、防化學武器和防細菌武器等三防要求;有些還要求兼防常規武器(炮彈、炸彈)的直接命中作用。
早期人防工程
中國的人防工程建設起步較早,早在20世紀五十年代抗美援朝的時候,為防備美國的空襲,在東北地區就有防空地下室的建設。
在20世紀60年代末、70年代初,中國國城鎮曾掀起了“深挖洞”的群眾運動。各單位、街道居民在房子底下挖洞,爾后相互連通,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地道網。由于缺少統一規劃,缺乏經驗,加上技術力量不足,這些工程一般幅員較小,質量較差,統稱為早期工程。
現代人防工程
隨著時間的推移,人防工程建設逐步走上了正規化、科學化的軌道,我國已經建成了一大批質量高、幅員大、效益好的平戰兩用工程,人防工程的種類齊全,形成了一定的規模。
人防工程在加強平時維修保養的同時,要做到平戰結合,以戰為主,兼顧平時使用?,F在中國很多城市都在積極創造條件,利用已修筑的人防工程,作為招待所、餐廳、醫院和影劇院,以及地下倉庫和中小型車間(工場)等使用,使人防工程在和平時期同樣能夠發揮很好的經濟效益。使用時注意保持良好的地下環境(溫、濕度),處理好空氣凈化。為改善工作和生活條件,并節約運營費用,可設置采光天井和進行自然通風。一些戰時需用的防護設備可以暫不安裝,但應事先考慮好臨戰前的應急措施。新建的人防工程在建設前都經過了可行性論證,既考慮到戰時防空的需要,又考慮到平時經濟建設、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,具有平戰雙重功能。
同時。人防工程嚴格按建設程序辦事,從土建到裝修都注重質量。建成投入使用后,取得了顯著的戰備效益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。許多大中型人防工程成為城市的重點工程,如哈爾濱奮斗路地下商業街、沈陽北新客站地下城、上海人民廣場地下停車場、鄭州火車站廣場地下商場等,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。
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多年來,上海、南京、廣州、深圳、哈爾濱等城市先后修建了一批大中型人防工程,投資建設了人防指揮中心和指揮自動化系統。